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场管管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发稿时间:2021.05.19    【字体:
【导读】

  中国有13亿人口,有4500余座博物馆,而平均每位公民大约2年才走进一次博物馆。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热门旅游景点之外,大部分博物馆都鲜有人问津。

  自1905年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以来,我国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地位也从早先的“开民智”之场所,沦落到如今的城市“摆设”。依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平台,博物馆将如何重焕生机?

  智慧博物馆:管护文物智能化

  20多年前,数字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才刚刚起步,而今,在我国,许多博物馆都在努力开拓数字化展示和服务的平台。

  各大博物馆的网站日臻完善,除了展览信息、导览服务、门票预订等基本功能外,虚拟浏览能够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轻松游历博物馆。陕西数字博物馆是这方面的翘楚,游客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够在网上免费参观陕西省内百余座博物馆。

  此外,大型博物馆纷纷转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粉丝超过160万,微信语音导览正在取代传统的讲解员和解说机。

  青岛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只需一台手持式扫描仪,文物的所有细节都会被记录下来,并长久地保存在虚拟世界之中。这些模型将有效推动博物馆文物展示和保存的数字化、档案化。

  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主任陈煜认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博物馆,结合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馆藏文物提供智能化的管理与保护。”

  2014年8月,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向观众呈现敦煌莫高窟绚丽多彩的石窟艺术经典与历史文化背景,使观众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敦煌莫高窟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接触,进而缩短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减轻参观活动对脆弱文物的伤害。

  同时,为了实时监控洞窟内的环境变化,敦煌研究院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莫高窟环境的实时科学监测。一旦某洞窟的监控数值接近临界点,便亮红灯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暂时关闭洞窟。


分享到:
0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