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场管管理>>会议中心>>美国会议业带给我们的思考

美国会议业带给我们的思考

发稿时间:2021.05.19    【字体:
【导读】

    编者按:日前,会议产业理事会(CIC)公布了《美国会议产业影响力研究报告(中期)》。该报告评估了会展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报告指出美国会展业不仅形成了成熟产业链,在拉动GDP、提供就业机会等很多方面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相对美国,中国会展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会展业与美国会展业的差距到底在哪儿?应该注重哪些环节?未来中国会展业该朝怎样的目标努力?本文对中美会展业进行了对比,供业界参考。

    日前,会议产业理事会(以下简称CIC)公布了《美国会议产业影响力研究报告(中期)》(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CIC为评估会展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委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所做。2011年2月首次发布了初期报告,本次发布的中期报告在初期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更新及深化研究。

    报告将会议界定为“4小时以上时长、10人以上参与并在一个签约场所召开的活动。会议类别包括:年会、专业会议、代表大会、发布会及展览(仅专业展,不含消费展)、奖励会议、公司及商业会议,以及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他会议(不包含大型集会、比赛、音乐会及宗教会议)。”虽然与国内对会议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报告中的详实数据以及严谨分析值得业内借鉴。仔细研读报告,我们从行业规模、经济贡献、产业带动和行业结构4个方面对中国会议业的发展进行了如下思考。

    思考一:行业规模

    《报告》显示,2012年在美国召开的会议数量超过180万个,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3938亿美元,高于电影和录音,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其他产业(如表1所示)。按照2012年美国约15.7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美国会议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2.5%。

    反观国内,根据《2013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会展产业的直接产值为358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9%,占第三产业产值的1.54%。虽然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从中我们仍可看出,同美国相比,中国会展业创造的价值及所处地位依旧显得微乎其微。即便是在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与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2年北京会展业收入为251亿元,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4%(其中,会议业占比为0.77%;展览业占比为0.54%),占第三产业总值的1.8%,远低于物流业、餐饮业、住宿业、体育及相关产业等行业收入。不过这一占比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会展业的价值,使其成为GDP的重要增长点?

    思考二:经济贡献

    《报告》显示,美国会议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贡献。在2011年2月CIC公布的《美国会议产业影响力研究报告(初期)》中就显示,2009年,美国总参会人数达到2.05亿人次,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为1060亿美元,产生的联邦税收、州级税收和地方税收总计达256亿美元。而在2012年,美国会议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3938亿美元,创造的联邦税收、州级税收和地方税收总计达887亿美元,三年内美国会议业创造的税收增加了近2.5倍。

    美国会议业除了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在就业、劳动收入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2012年,会议业为美国提供了约530万个就业岗位,并创造了约2346亿美元的总劳务收入(如表2所示)。据相关新闻显示,到2020年,美国将创造2000万的就业岗位,与2010年相比,就业总人口将增加14.3%,其中与活动策划相关的职业需求更有显著增长。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企业全球化发展,美国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活动策划人员。

    目前国内对会展业发展寄托巨大希望,认为会展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但如何使其更加专业发展,如何更好地创造税收、带动就业?

    思考三:产业带动

    《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与美国会议业相关的总直接消费(指美国经济中由于会议和活动而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将超2800亿美元,其中1500亿美元也就是54%的直接消费用于会议成本、策划以及场地租赁等,同时约1300亿美元也就是46%直接消费用于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方面(如表3所示)。可见,美国会议业对城市其他产业有着很大的拉动作用。

    国家会议中心曾组织人员对2010年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6个国际协会会议参会者的花费进行了比较严谨的抽样调查,得出结论如下:从花费流向来看,参会者的花费主要流入到住宿、餐饮和零售业3个主要方面,三者占据参会者总花费的比例之和超过70%,其中住宿业获益最大,大约占据了参会者花费40%的份额。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租赁场馆消费仅占总直接消费的4%,而在中国这一消费占比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内外场馆属性的不同,在国外很多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场馆由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公营事业的属性,政府会对会展场馆进行财政支持与政策引导,如新加坡制定法律明确规定展览场馆周边的酒店和餐馆必须拿出收入的10%补贴场馆,同时,新加坡政府也会从财政收入中拿出补助基金支持展馆,有的场馆每举办一次展览就能获得2万新币的补助。英国政府也对场馆适度补贴,其补贴额度主要是根据场馆解决当地就业的能力而定。此外,床位税在国外也是常见的一种对会展场馆进行反哺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展场馆的负担,促进了以会展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而在中国,很多会展场馆都要自负盈亏,经营压力巨大,场租费用较高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借鉴美国的发展方式,借助会展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会议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动发展?话题虽老,但仍将是未来常谈的话题。

    思考四:行业结构

    2012年,在美国召开的会议超过180万次,约有2.05亿人次参会。在180多万次会议中,公司以及商业会议约占会议总量的50%,位列其后的分别是年会、专业会议、代表大会以及发布会等(如图1、图2所示)

    再从参会人员上看,大部分的参会人员都来自公司会议;协会及会员组织居第二位(26%);第三位的是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23%)(如图3、图4所示)。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及商业会议是美国会议业的主要类型,对整体会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中国情况来看,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国会议业的发展正逐渐呈现出这一趋势。

    2013年,中国会议市场经受多重压力,政府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公司会议市场潜力进一步凸显。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2013年通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国家会议中心接待的公司会议数量占会议接待总量近57%,是社团会议的接待量的两倍多。而公司会议潜力的爆发并非偶然,国家会议中心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已经显露出公司会议的增长迹象,所以企业及时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收到了良好成效。而《报告》数据也很好地显示了商业会议蕴含的巨大潜力。

    随着政策调控的进一步深入,商业会议也将再次显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如何抓住这一契机,使会议业更好地市场化发展,并进一步将中国会议业做大、做强?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话题。


分享到:
0
上一篇:无
下一篇:看美国对政府会议的限制

热点资讯